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第六章 处理阶段:清空工作篮 (1)

加工处理的方法指导

学习的最佳途径是实践。但是,在开始之前还要提几个要注意的基本原则:

1、 处理工作篮中最上面的事务

2、 一次一事

3、 永远不要把任何事务再次放回工作篮

从最上面的一项开始

即使第二项事务是你们国家总理给你的信,而第一项仅仅是一个垃圾邮件,你也必须首先对付这个垃圾邮件!这是一个夸张的例子,但是这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获得均等机会的处理。“处理”这个动词并不意味着“花费时间”(Process does not mean ‘spend time on’,它仅仅是指“判断事情的实质,决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然后相应地处理掉”。无论如何,你必须尽最大的可能迅速地突击到工作篮的底部,而且不逃避任何一件事情的处理。

Process does not mean spend time on’。

紧急搜索并非处理

大多数人首先在工作篮或者电子邮箱里寻找最紧急、最有趣或者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来做。“紧急搜索”的做法固然很好,而且有时也极为必要。比如,你刚刚从别处开会回来,15分钟后还要参加一个长时间的电话会议,因此检查一下以确保没有“地雷”,看看你的客户是不是已经答复了你的电子邮件,对你的提议表示赞同。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处理的正常程序,这充其量只是一个紧急搜索。当你开始进入加工处理的行动模式时,必须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即从一端入手,按顺序一次只解决一项内容。一旦你打破了这一原则,只去处理你想要解决的事务,并且顺序杂乱,结果必然导致某些事务被遗漏掉了。最终导致,你的办公桌很快又堆满了铺天盖地的事情。

“后进先出”还是“先进先出”

从理论上讲,最好的做法可能是把工作篮底朝天地颠倒一下,然后,从第一件装入工作篮的材料开始处理。事实上,只要你能够在一段比较合理的时间内,完成从一个端到另一端的处理工作,其结果是大同小异的。无论用哪种方法,你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可以没有遗漏地检阅全部的内容。然而这里有个特列,那就是处理一大堆积压已久的电子邮件时,首先对付最后出现的邮件反而可以提高效率(“后进先出”)。这是由于,对于同一问题的往来邮件虽然有多封,但主题都是一个,而最后一个邮件会包含最多的信息(或者最接近解决问题的方案),处理了这个邮件,意味着前面的邮件就一同解决了。

工作篮是一个处理问题的站点,而不是一个存储容器。

一次一事

也许你发现自己常常有这样一种倾向:拿起一份资料,当自己还未确定具体的处理措施时,你的眼睛又不由自主地落到下面的另一桩事情上,大脑也随之开了小差。也许第二项工作对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因为你对如何解决它胸有成竹,而对于手头上的这件事你一点也不感兴趣。这个倾向非常危险:由于你把精力转移到下面一项更简单、更重要或者更有趣的事情,很可能你会把手头上的工作扔到一边,使它再次积压在你的办公桌上。

大多数人也希望能够立刻把工作篮中的一切内容统统倒出来,尽力搞定它们。尽管我本人非常理解人们这一急切愿望,但是,我还是始终提醒各位读者:把所有的内容放回原处,除了最上面的一项。每次只处理一项内容,可以迫使你集中全部注意力来作出判断。注意力是确保问题解决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样的话,即使你的处理过程被打断了,也不会出现很多事务散落在桌面的情况(那很容易使你会再次陷入失控状态)。

多重处理的例外

对于“一次一事”这个原则,存在着罕见例外。某些特定人群在对某件时间做决定之前,需要暂时将注意力转移开1分钟。当我遇到这类人的时候,我让他们每次处理的时候同时从工作篮中拿出两三样东西,同时处理。这对他们来说,会让处理的过程便的更加简单和迅速,也更容易决定下一步行动。

但是,请记住,多任务处理是个例外——只有在你有掌握“立刻处理所有问题”的能力,并且不会逃避“那些需要两分钟以上的时间才能做出的决定”(见下文)时,它才可能奏效。否则你还是牢牢实施地“一次一事”吧!

永远不再放回工作篮

把东西拿出工作篮,这是一条“单行线”。这个意思有点类似于那句谚语“事情只做一次(handle things once)”,但是这句谚语实际上并不是什么好主意。如果你严格按照这句话来做,也就不会存在什么行动清单了,因为任何事情当你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你就会将它处理好的。你也会发现这种办事方法会让你的效率非常非常低,这是因为你对很多事情做出处理不是在你初次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进行的。其实,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教人不要养成坏习惯:即连续不断地从工作篮中取出任务,却不判定的性质,也不考虑下一步对策,只是把它们弃之一旁。更容易理解的说法是“当一件事务第一次从工作篮中取出时,立刻判定它的实质以及处理方法,永远不要把它再次放回工作篮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